模型思维(11)--路径依赖
上一篇我们讲到随机走动,这一篇我们将继续延伸这个话题。如果每次的行动与之前的行为结果相关,我们就可以得到路径依赖模型。在生活中,我们穿的衣服、读的书、看的电影,以及任何需要我们付出时间的活动,都可以应用路径依赖来分析。
波利亚过程
我们利用波利亚过程来刻画正反馈的效应。这里我们依旧使用从瓮里取白球和灰球的实验。一只瓮里面装着一个白球和一个灰球。每一周期,都随机抽取出一个球并将这个球与和它颜色相同的另一个球一起放回到瓮中。抽取出来的球的颜色表示结果。
波利亚过程可以用来刻画各种社会和经济现象。一个人选择学习打网球,还是打篮球,可能取决于其他人的选择。如果更多的朋友选择学习打网球,那么这个人就更有可能也选择学习打网球,因为这会增加他找到伙伴打比赛的机会。与此类似,一个人决定购买什么类型的软件、学习哪种语言或购买哪款智能手机,也可能取决于他的朋友以前做出的选择。
波利亚过程可以得到两个性质:
- 具有相同数量的白色结果的任何序列都会以相同的概率发生 P(GWWW) = P(WWWG)
- 白球和灰球的每个分布都以相同的概率发生 P(白球出现1次) = P(白球出现n次)
第二个性质就可以说明极端情况的可能性,白球只出现1%和白球出现50%的可能性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实验这个结果,初始只有两个球,之后进行100次抽取,统计其中白球的数量。将此实验重复10000次,理论上每一种白球的分布出现次数在100次左右。结果如图,发现每一种可能都是在100次的上下波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