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名状》影评

《投名状》:忠义与权谋交织下的悲剧史诗 《投名状》是一部由李连杰、刘德华和金城武联袂主演的战争历史题材影片,讲述了在动荡不安、民不聊生的时代背景下,三个男人因缘际会结为异姓兄弟,最终走向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影片融合了战争、政治与人性等多重元素,不仅展现了大时代背景下的血与火,也深刻揭示了兄弟情义在利益与权力面前的脆弱。 影片开篇描绘了一个极度贫困的村庄,百姓连温饱都无法保障。在这样动荡的社会背景下,一伙山贼竟以分发馒头的方式“招兵买马”,展现出一种荒诞却真实的生存逻辑。金城武饰演的角色初见李连杰所饰演的庞青云,两人因一双鞋而爆发冲突,却也因此“不打不相识”,揭开了他们关系的序幕。 李连杰在抢夺官粮时展现出的高超武艺,为角色塑造赋予了强烈的个人魅力和英雄色彩。他的出色表现不仅赢得了众人信服,也成为他被带回村庄、正式融入山贼群体的关键。在村中,他遇见了与“大哥”刘德华角色有感情纠葛的女子,虽影片中略有感情线,但其主要仍聚焦于三人之间的义气与信念冲突。 “投名状”作为影片的核心象征,是三人结拜为兄弟、宣誓忠诚的仪式。它不仅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道德约束与心理承诺。在加入官兵成为正规军之后,他们开始为粮食、为百姓、也为个人理想而战。然而,随着战争深入和权力诱惑的加剧,曾经的誓言开始动摇,兄弟情谊面临严峻考验。 影片中让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对“兄弟情”与“权力结构”的深层探讨。表面上,《投名状》讲的是三个义结金兰的男人并肩作战、共度生死,但实际上,影片更深层地挖掘了“谁是老大”这一问题在兄弟关系中的潜在张力。 起初,庞青云(李连杰饰)因其卓越的武艺和带领众人投靠官军的决定而被推举为头领。但从情感和历史关系上看,赵二虎(金城武饰)才是众人真正信服的领袖——这些人原本就是跟随赵二虎从事“打家劫舍”的生存之道,感情基础更为牢固。这种“情义派”与“功绩派”的矛盾,也预示了后来兄弟之间权力斗争的隐患。 为确立自己的地位,庞青云在攻下一座城池后,以“就地正法”两名调戏妇女的手下为由,果断树立起军纪,也借此展示了自己作为首领的威严。这一行为虽然具有政治意味上的合理性,但同时也暴露出他对权力的强烈掌控欲。以杀立威,不仅是一种治理手段,更是一种压服原有权力结构的手段。 当赵二虎在攻下苏州城后,发现庞青云擅自违背共识、继续用兵时,他提出带人回乡、退出战局。这个时刻标志着兄弟情谊开始出现裂痕:二虎更重情义与底线,而庞青云则以战略大局和野心为先。虽然最终赵二虎被说服继续前行,但这段剧情深刻揭示出,即使是在“结义兄弟”之间,关于权力与忠诚的博弈依然不可避免。 影片通过这种兄弟间的权力角逐,折射出更宏大的政治现实:在战乱与利益交织的时代,情义往往无法抵挡权力结构的重塑与欲望的膨胀。所谓“投名状”,既是忠诚的誓言,也成为了权力斗争中的一种政治工具。……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8 期

TC分享第 238 期 2025 week 29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2025年7月,英伟达(NVIDIA)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黄仁勋在北京宣布,美国政府已批准英伟达向中国销售H20芯片,并且很快将开始向中国市场出货。……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7 期

TC分享第 237 期 2025 week 28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5 年6 月,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仅微涨0.……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6 期

TC分享第 236 期 2025 week 27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2025年7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所推动的“大而美法案”(Big and Beautiful Act)终于在国会通过,尽管其在参众两院的表决结果相当接近,显示出极高的政治分裂。法案的正式通过标志着特朗普政治议程的一次重大胜利,但其背后却隐藏着深刻的财政、社会与全球性风险。……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5 期

TC分享第 235 期 2025 week 26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自2025年6月28日起,中国民航局(CAAC)正式实施新规定,严禁旅客在国内航班上携带没有3C标识的充电宝。此举旨在进一步保障航空运输安全。根据民航局发布的紧急通知,除无3C标识外,3C标识不清晰、以及属于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同样在禁止携带之列。近期,国内航班上已发生多起充电宝起火冒烟等不安全事件,加之部分主流品牌因安全隐患召回了大量产品,促使监管部门出台了这一“史上最严”的充电宝携带新规。从今年的数据来看,已经发生了 15 起旅客携带的充电宝,在空中起火冒烟的事件。飞机客舱里灭火的东西比较少,处理起来会比较麻烦。密闭空间里,充电宝着火后的烟、有毒气体,对旅客也有影响。……

阅读全文

《二次成长》第五阶段:12-18岁 拥有完整人格

《二次成长》第五阶段:12-18岁 拥有完整人格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12岁前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在12岁后的青春期就是一段较长的过渡发展期,“自我”会发生剧烈的重组,这种重组会促使我们从多方面的不成熟走向完全的社会化。 思维的不成熟 这里作者用了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总结出了关于不成熟的六个特点: 第一,理想主义和批判性。由于我们刚从幻想世界切换到现实世界,发现这二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别,而且自己还要承担很多责任,就很容易在现实状况与理想世界相悖时,进入一种批判状态,比如看父母的很多做法都不顺眼,认为他们是错的,甚至常常用激烈的言语反抗父母的教育。 第二,爱争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一旦遇到争议话题,就会争论个没完,一定要自己胜出才行。 第三,优柔寡断。青春期时,我们大脑中可能会同时产生很多想法和选择,但是又不具备理智作出选择和决定的策略和能力,就特别容易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第四,言行不一。我们爱说大话,但又很难将其实现,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之间是不一致的。 第五,假想观众。为什么我们在青春期会格外敏感呢?因为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有自己创造出来的、跟自己过不去的假想观众。所谓假想观众,是指自己认为人群中总是有人跟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而这部分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4 期

TC分享第 234 期 2025 week 25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2025年6月21日晚,美国总统特朗普突然宣布对伊朗境内三处主要核设施发动空袭。此次行动被命名为“午夜之锤”,由B‑2隐形轰炸机投掷重型穿透炸弹并辅以巡航导弹打击,目标包括福尔多(Fordow)、纳坦兹(Natanz)和伊斯法罕(Isfahan)核设施。特朗普在声明中称,袭击“彻底摧毁了伊朗的核能力”,并警告伊朗如不接受和平谈判,将面临更大规模的军事行动。美方官员则补充表示,整个打击过程未遭遇任何伊朗防空反应,是一次“精准、高效”的军事成功。……

阅读全文

《二次成长》第四阶段:6-11岁 重塑自我心智

《二次成长》第四阶段:6-11岁 重塑自我心智 在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自尊,在6-11岁开始了更多维度的发展,这一阶段通过进入小学和更多的同龄人相处,可以更好的发展多维度的自我,也会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成功和失败,锻炼自己面对他们的能力。 多维度的自我 随着一个孩子的长大,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兴趣,在这个时候最好保护他的多维度自我,让他有机会好好面对不同的兴趣,而不是打压,只让他学习,这样可能会造成他认为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孩子找到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是怎样的,如果总是被互相矛盾的规则、模棱两可的规则干扰,就无法体验自己做决定的坚定感。 在人的成长中要面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区别。现实自我就是现实的情况,我对于自己的评价。理想自我则是我希望我的样子,也会引发两种方向,一是努力向着理想自我尝试,另一个是觉得理想自我不重要,消极面对。家长的管教对于小朋友的长大如何面对自我十分关键。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家长要管多少?凡事都给孩子一个商量的氛围,当他们感觉到公平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遵循父母的意愿。当然也千万不能太放任,毕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多维度自我的特点下,他们脑袋瓜里的奇思妙想可是层出不穷,有些可能是危险的,就非常需要父母的约束。但如果平时没有把这个温和的权威形象建立起来,那就是“真到用时方恨少”了。 在这个阶段将孩子的事情决策变成父母和孩子共享也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边界意识。保留孩子的决策权,信任孩子,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边界认识更深。 这里作者将不同家长的行为进行了分类。 权威型(高控制 高支持):对孩子有高要求和高控制,同时对孩子的需求又是高度接纳和响应的。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会和孩子一起讨论,然后一起想出解决的办法。……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3 期

TC分享第 233 期 2025 week 24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2025年6月13日,以色列对伊朗多个核设施与军事目标发动大规模空袭,涉及Natanz等关键浓缩设施,以及多处指挥中心和核科学家住所,造成包括若干核科学家与高级军官遇害,随即伊朗发射导弹反击,双方人员与基础设施均有损失,区域紧张急剧升级,国际社会纷纷呼吁克制与对话。……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2 期

TC分享第 232 期 2025 week 23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近期,洛杉矶爆发了大规模的抗议示威,起因是联邦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在当地进行了大范围的拘捕行动,特别是在市中心和周边郊区的驱逐措施,引发了大量民众的不满。一些抗议者指责联邦政府侵犯人权、歧视移民,示威活动迅速蔓延至城市多个区域,甚至封锁了高速公路,一度造成交通瘫痪。部分抗议者还使用燃烧物破坏公共财产,警方则以催泪瓦斯和橡胶子弹进行回应。……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