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推荐--《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一场理性文明的挽歌 ——读斯蒂芬·茨威格自传体回忆录随笔
一、逝去的黄金时代 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以他一贯优雅克制的笔调,为整整一个时代写下了挽歌。那是一个相信进步、信仰理性与人性的欧洲;一个以文化和艺术为灵魂的维也纳世界。书开篇所描绘的,是他童年记忆中那种安宁与自信的氛围——几十年无战争的和平、科学突飞猛进的希望、歌剧与诗歌交织的精神繁荣。
他写道:“在我们少年时,未来仿佛只是过去的延伸。”
那一代人真切地相信,理性与文明将带领人类走向永久的幸福。维也纳的咖啡馆、巴黎的沙龙、罗曼·罗兰的信件、贝多芬的手稿、罗丹的雕塑——这一切构成了“昨日世界”的秩序,一种以文化为信仰的欧洲秩序。
然而,当他回望那段岁月时,心底却清楚地知道:那个世界再也回不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理性之梦的第一次破碎。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整个文明的坍塌。
二、理性幻灭:从“人文的欧洲”到“野蛮的时代” 茨威格在书中多次描绘从理想主义到恐惧的转折:大学校园从思想自由的圣地,变成被政治煽动的场所;犹太知识分子从受尊敬的文化中坚,变为被驱逐的“异类”;语言、艺术、书籍——这些曾让人类共同进步的象征,都被纳入政治机器的监控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