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三 : 癌症

一、我们该怎么面对癌症 💪✨

三步走战略

  1. 避免患癌:就像活到百岁一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不要得癌”😊
  2. 更智能的治疗:利用针对癌细胞快速生长和新型免疫疗法的弱点(如史蒂夫·罗森伯格等人的研究成果)为武器🔬
  3. 尽早发现:在最脆弱、最易攻破的早期阶段出手,比如提早到40岁做结肠镜筛查,而不是等到45或50岁🌈

运气也很重要

癌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运气(即随机突变)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我们仍可通过以上三步降低风险和提高治愈率🍀

二、癌症的原因

谈到癌症的成因,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种与年龄息息相关的“衰老性”疾病:每过十年,发病率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五 : 运动

运动

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坚持运动的人不仅能延长寿命——比久坐不动的人多活十年左右——更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身体层面:

  • 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压、改善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代谢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
  • 心理福祉: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产生,有助于海马体健康,对记忆力和情绪调节大有裨益。

无论是散步、跑步,还是游泳、骑行,每一次心跳加速都在为我们的器官、肌肉和大脑补给“活力燃料”,让我们更有精力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有氧

有氧运动,也称心肺适能训练,衡量的是身体将氧气输送到肌肉并被肌肉高效利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轻松完成长距离跑步、骑车或日常耐力活动——从登山到逛街,都是它在背后默默支持💪。

  • 峰值有氧心肺适能(VO₂max):代表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是长寿最强有力的生理标志之一;
  • 日常耐力:有氧适能越高,体力越充沛,日常生活不再气喘吁吁,年纪越大越能保持活力;
  • 脑部受益:心肺运动促进血流加速,为大脑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同时通过BDNF保护记忆中枢。

政府指南也建议成年人大多数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再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才能全方位呵护心肺、肌肉与骨骼健康。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四 : 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 阿尔兹海默病的危害

阿尔兹海默病被称为“骑士”疾病中最难缠的一种,一旦出现症状,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失去自我、丧失记忆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宁愿面对心脏病或癌症,也不愿让理智和人格慢慢褪色😢。在美国,已有约600万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而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且携带APOE e4基因者风险更高。随着病程进展,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对社会与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也让患者深陷孤独与无助。

  • 患者认知功能不可逆衰退,语言、记忆和判断力逐步丧失
  • 高昂的长期护理费用和沉重的家庭照护压力
  • 病程晚期常伴随行为和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易怒

它的成因

阿尔兹海默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厘清,但目前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曾被视为罪魁祸首,但清除斑块的药物并未带来认知改善,说明它更像是“结果”而非最初的导火索。与此同时,tau蛋白缠结、微小血管损伤引发的“神经元能量危机”、以及基因(如APOE e4)与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都在推动神经退行性变。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4 期

TC分享第 224 期

2025 week 15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新闻思考

这周的故事起起落落就像跳楼机。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3 期

TC分享第 223 期

2025 week 14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2 期

TC分享第 222 期

2025 week 13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1 期

TC分享第 221 期

2025 week 12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一 : 医学范式的转变

《超越百岁》

《超越百岁》是一本让我读完后忍不住拍案叫绝的书!它不仅让我对健康和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供了实用的战术和方法,帮助我真正去优化自己的健康。书中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些健康建议,而是系统性地解析了人类如何科学地改善健康,并朝着更长寿、更高质量的生命迈进。

本书开篇,阿提亚用一个生动的梦境,描述了他面对“接鸡蛋”的困境。“在睡梦中,我试图接住掉落的鸡蛋……但我完全接不住。”这个梦并非偶然,它象征着现代医学在对抗慢性病方面的无力。我们如同梦中的接鸡蛋者,竭尽全力应对不断出现的健康问题,却总是疲于奔命,难以奏效。正如作者所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不是去更好地接住鸡蛋,而是去阻止那个扔鸡蛋的人。”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被动地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地预防疾病,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待健康的视角。

医学2.0的局限性:擅长急救,却难解慢病

阿提亚将医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医学1.0主要基于观察和猜测,医学2.0在对抗急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付“骑士”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却收效甚微。“这意味着医学2.0在对付“骑士”疾病方面进展甚微。”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慢性病的认知和治疗方式。现代医学往往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才开始干预,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们的工作任务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患者死亡。”这种目标也限制了医学的进步。

为了应对“骑士”疾病,我们需要拥抱“医学3.0”,它强调预防、个性化治疗和风险管理。“第一,医学3.0更加强调预防,而非治疗。” 医学3.0不是简单地修补身体,而是要从根源上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也更强调个性化,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在医学3.0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诚实地评估和接受风险——也包括什么都不做的风险。” 勇敢面对风险,而不是一味回避,是实现健康长寿的重要一步。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二 : 糖尿病

糖尿病:代谢紊乱的隐形杀手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一书中,对糖尿病及其相关代谢紊乱进行了深入探讨,为我们揭示了这种“现代文明病”的潜在危害和应对之策。作者并未将目光仅仅聚焦于“肥胖问题”,而是将其视为代谢紊乱的一种表征,强调了高胰岛素血症在其中的关键作用。

书中指出,糖尿病往往与代谢综合征(MetSyn)密切相关。MetSyn的标准包括高血压、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向心性肥胖和空腹血糖升高。拥有这些指标的人群,其全因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代谢健康者的三倍以上,足见糖尿病的严重性。

作者从“甜甜圈”入手,生动地解释了碳水化合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碳水化合物被分解成葡萄糖,有两种命运:转化为糖原储存,或转化为脂肪。当机体需要时,肝脏会将糖原转化为葡萄糖,维持血糖的稳定。然而,当能量摄入过量时,多余的葡萄糖会被转化为脂肪储存。值得注意的是,皮下脂肪是相对安全的储存场所,而内脏脂肪则不然。内脏脂肪会分泌炎症细胞因子,增加癌症和心血管疾病的患病风险。

而胰岛素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胰岛素不仅有助于葡萄糖进入细胞,维持血糖稳态,也促进了脂肪的储存。长期的能量过剩,会导致细胞对胰岛素的信号“充耳不闻”,这就是胰岛素抵抗。为了维持血糖水平,胰腺会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但最终会达到极限,导致血糖升高,糖尿病由此产生。

书中明确指出,高胰岛素血症是代谢紊乱的“早期征兆”。因此,作者建议监测尿酸、同型半胱氨酸、慢性炎症等生物标志物,并特别关注甘油三酯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比例。

此外,作者还特别提到了果糖,它与葡萄糖的代谢方式不同。过量摄入果糖,会产生大量的尿酸,甚至导致痛风。液态果糖则会使肝脏不堪重负,导致脂肪堆积。

最终,作者强调,糖尿病及相关代谢紊乱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逆转的。通过改变运动方式、饮食方式和睡眠方式,我们可以“摆脱默认的现代环境”,避免“摄食过饱、运动不足和睡眠不足”的负面影响。

心血管疾病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全球主要死因。 在美国,每天因ASCVD死亡的人数超过癌症。扫描检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可以评估风险,但它既是未来风险的预测指标,也是历史损伤的衡量。即使数值不高,也可能表明血管年龄超过实际年龄。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0 期

TC分享第 220 期

2025 week 11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