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分享第 242 期
TC分享第 242 期
2025 week 33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本周摄影
新闻思考
阿拉斯加的“特普会”成为全球舆论的焦点。特朗普与普京在冷战遗迹般的阿拉斯加军事基地面对面交锋,本应是一次推动乌克兰战争走向终结的重要尝试。但结果却是,双方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突破,乌克兰和平的前景依然模糊不清。
这场会晤表面上是特朗普主动出击。他希望通过直接会谈迫使普京接受停火,并以经济与外交合作为诱饵,将结束战争与美俄关系改善捆绑在一起。特朗普甚至扬言,如果普京拒绝,他将祭出更严厉的制裁手段,并可能让美国退出整个和平进程。然而,他惯常的“威胁与退让”手法在普京面前似乎并不奏效。普京清楚地知道,特朗普需要一场外交上的“胜利”,而这恰恰给了俄罗斯更多的操作空间。
普京的策略则显得更加老练。他在言辞上表现出对谈判的开放态度,称俄罗斯愿意讨论停火和安全保障,但同时又反复强调所谓的“根源问题”——乌克兰的亲西方走向与北约东扩。这实际上表明,普京并未准备在核心诉求上退让,而是要把谈判拉向一个更宏大的地缘政治框架,为自己赢得更多战略主动权。在这种话术下,普京既塑造了俄罗斯为“合理一方”的形象,又避免了在关键立场上让步。
从结果来看,特朗普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回报。普京能够站在美国本土与美国总统平起平坐,这本身就是一种外交胜利。对于自2022年入侵乌克兰以来长期被西方孤立的普京而言,这次峰会有助于打破“国际弃儿”的形象,而特朗普却没有换来真正的停火或协议。正如有分析人士所说,会晤尚未开始,普京就已经赢了。
更重要的是,这次会谈进一步凸显了特朗普在复杂地缘政治中的局限。他习惯以商人式的交易思维处理国际冲突,试图用“最后通牒”与“交易筹码”解决长期积累的安全矛盾。然而,普京对乌克兰的目标远不止于战场得失,而是关乎俄罗斯的身份认同与大国地位。这意味着,仅靠一场峰会或者一纸协议,不可能让俄方放弃长期追求。
阿拉斯加峰会结束后,乌克兰局势依然停滞在两种可能的结局之间:要么是“朝鲜半岛模式”,乌克兰割让部分领土但保住独立与安全;要么是“附庸化结局”,乌克兰不仅丢失土地,还在政治与安全上全面受制于莫斯科。而特朗普与普京的这次交锋,并没有让前一种结局更近一步,反而让外界更加担忧,乌克兰会在长期消耗中承受更沉重的代价。
总体而言,这场被寄予厚望的峰会揭示了一个冷峻的现实:在乌克兰问题上,特朗普的手法并未改变力量对比,也没有削弱普京的战略耐心。相反,普京凭借更为深远的谋划与精心的外交布局,成功将这次会面转化为自己的胜场。阿拉斯加的高风险博弈,最终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外交加分,而乌克兰和平依旧遥遥无期。
科技新闻
【1】传北京希望华盛顿放松AI关键晶片出口管制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称与中国已接近达成贸易协议,并称若达成协议,他将在年底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之后有消息人士披露,北京希望华盛顿放松对人工智能(AI)关键晶片的出口管制,作为中美达成贸易协议的一部分。
中国学者预期,美国可能会在AI晶片问题上小幅妥协,换取中国加码放松稀土出口管制,为中美元首峰会年内登场扫除障碍。但两国不可能完全放弃手中的“资源牌”,未来势必继续在晶片和稀土之间长期博弈。
【2】据《金融时报》报道,NVIDIA 和 AMD 同意将其在中国芯片销售收入的 15% 上交给美国政府。
【3】美国电脑编程不再吃香 毕业生面临就业困难
美国原本吃香的电脑相关科系,如今面临就业困难。失业率是所有专业中最高的,比生物学和艺术史毕业生的失业率高出一倍有余。
随着人工智能(AI)编程工具的普及,科技公司减少聘请初级软件工程师,使毕业生失去了不少入行机会。再加上亚马逊、英特尔、Meta和微软等公司裁员,令这个行业就业竞争加剧。
【4】DeepSeek-R2据报延迟推出
【5】Bloomberg最新报道,展示了俄乌战场中围绕Starlink终端展开的一场广泛的人民战争。 在乌克兰战场东部前线,马斯克的Starlink卫星终端成了维系乌军通信与无人机作战的“生命线”,但一旦设备被俄军炮火摧毁,官方客服流程——在线提交工单、等待快递替换——根本行不通。 于是,一群自学成才的乌克兰工程师、IT从业者、大学生甚至游戏玩家自发组成“Starlink游击队”……他们拆解缴获或损坏的俄方与己方终端,研究电路板、刷写固件、3D打印零件,把不同批次、不同国家版本的硬件拼成可用设备;又通过Telegram群组和加密频道实时分享“战场补丁”,教前线士兵用野战电源、金属网、铝箔甚至弹壳反射板在战壕里重新校准天线、屏蔽干扰、伪装信号,躲避俄军无人机和电子战系统定位。 为了绕过SpaceX对终端地理位置的锁定,他们修改软件定位信息,把“本应出现在波兰”的终端“瞬移”到巴赫穆特;同时与西方民间志愿者合作,走私芯片、路由器和制式连接器进入战区,维持每月数百台终端的维修与再部署。 这个去中心化的“技术民兵”网络让Starlink终端在乌克兰的可用率维持在70%以上,远高于SpaceX官方预估的战区损耗率,也模糊了军事供应链与民用科技的界限,促使乌军总参谋部将其纳入正式后勤手册,更引发美国国会关于“民间技术援助是否构成战争物资出口”的新一轮辩论。
优秀的项目
LLM agents built for control. Designed for real-world use. Deployed in minutes.
【2】dtyq/magic
Super Magic (超级麦吉). The first open-source all-in-one AI productivity platform (Generalist AI Agent + Workflow Engine + IM + Online collaborative office system)
Build smaller, faster, and more secure desktop and mobile applications with a web frontend.
优秀的文章
【2】写在GPT-5风波之后:为什么AI的智商和情商不可兼得?
优秀的视频
【1】[youtube]Keyu Jin: China’s Economy, Tariffs, Trade, Trump, Communism & Capitalism | Lex Fridman Podcast #477
【2】[youtube]Interpretability: Understanding how AI models think
【3】[youtube]Survive 100 Days In Prison, Win $500,000
有趣的事情
【1】「广东100%的蚊子都出现了抗药性」
【2】父母留给子女的最大财富,就是兄弟姐妹!
【3】要想生活好,早晚生三宝!
【4】两个人都带了身份证,万一冲动就领证了 ,也很合理吧。
【5】服了写出这种文章的小编
【6】在曹操高陵可以见到品类最全的布洛芬,博物馆:游客认为曹操患有头痛病,或为祭祀
有网友发帖记录去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经历,提到自己带着一束花、一壶青梅酒、一盒布洛芬和一封信前往,并认为景区管理很有温度,为游客专门设置了很多小格子来放给曹操的礼物、书信等。不少游客像上述网友一样,备上一张小纸条和一盒布洛芬作为“礼物”,放在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一面黑色格子墙上。这种别具一格的“送礼”行为引发网络热议,有网友称,这是年轻人的抽象文化和历史文化的互动。也有网友表示,要警惕玩梗中历史的厚重被消解。
一名网友曾带着4款止痛药去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该网友告诉记者,因为担心不是每款止痛药都有效,且考虑到同一种止痛药吃多了还可能产生耐药性,不过希望曹操不要有选择困难症。8月14日,一位曾去过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中学历史老师告诉红星新闻,7月初她和学生们到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开展研学活动,部分学生给曹操送了布洛芬和写的信。该历史老师提到,“曹丞相的偏头痛让学生们牵肠挂肚”。她认为,放置布洛芬的柜子成为参观曹操高陵博物馆的一个新的亮点。对于这是否是“抽象文化”和历史的互动,该历史老师说“不管形式怎么样,历史都传下来了”。
8月13日,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博物馆方已经注意到日常有游客携带布洛芬祭奠曹操的现象,很多游客认为曹操患有头痛病,“游客通过给曹操带布洛芬表示尊敬,我们觉得这是一种相当于祭祀的行为。” ”在未来,如果游客有需要的话,博物馆会考虑增设祭祀的空间。(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