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成长》第五阶段:12-18岁 拥有完整人格

《二次成长》第五阶段:12-18岁 拥有完整人格

其实我们可以看到在12岁前人格就逐渐形成了,在12岁后的青春期就是一段较长的过渡发展期,“自我”会发生剧烈的重组,这种重组会促使我们从多方面的不成熟走向完全的社会化。

思维的不成熟

这里作者用了心理学家大卫·艾尔金德总结出了关于不成熟的六个特点:

第一,理想主义和批判性。由于我们刚从幻想世界切换到现实世界,发现这二者之间有巨大的差别,而且自己还要承担很多责任,就很容易在现实状况与理想世界相悖时,进入一种批判状态,比如看父母的很多做法都不顺眼,认为他们是错的,甚至常常用激烈的言语反抗父母的教育。

第二,爱争论。总觉得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所以一旦遇到争议话题,就会争论个没完,一定要自己胜出才行。

第三,优柔寡断。青春期时,我们大脑中可能会同时产生很多想法和选择,但是又不具备理智作出选择和决定的策略和能力,就特别容易举棋不定、优柔寡断。

第四,言行不一。我们爱说大话,但又很难将其实现,甚至都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之间是不一致的。

第五,假想观众。为什么我们在青春期会格外敏感呢?因为我们的脑海里总是有自己创造出来的、跟自己过不去的假想观众。所谓假想观众,是指自己认为人群中总是有人跟自己的思维方式是一样的,而这部分人无时无刻不在关注自己的一举一动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4 期

TC分享第 234 期

2025 week 25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二次成长》第四阶段:6-11岁 重塑自我心智

《二次成长》第四阶段:6-11岁 重塑自我心智

在5岁的时候已经有了基本的自尊,在6-11岁开始了更多维度的发展,这一阶段通过进入小学和更多的同龄人相处,可以更好的发展多维度的自我,也会有更多的机会面对成功和失败,锻炼自己面对他们的能力。

多维度的自我

随着一个孩子的长大,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和兴趣,在这个时候最好保护他的多维度自我,让他有机会好好面对不同的兴趣,而不是打压,只让他学习,这样可能会造成他认为只有单一的评价标准。让孩子找到自己做决定的感觉是怎样的,如果总是被互相矛盾的规则、模棱两可的规则干扰,就无法体验自己做决定的坚定感。

在人的成长中要面对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区别。现实自我就是现实的情况,我对于自己的评价。理想自我则是我希望我的样子,也会引发两种方向,一是努力向着理想自我尝试,另一个是觉得理想自我不重要,消极面对。家长的管教对于小朋友的长大如何面对自我十分关键。

这里就涉及一个问题,家长要管多少?凡事都给孩子一个商量的氛围,当他们感觉到公平时,他们会更倾向于遵循父母的意愿。当然也千万不能太放任,毕竟他们的认知水平还是有限的,尤其是在多维度自我的特点下,他们脑袋瓜里的奇思妙想可是层出不穷,有些可能是危险的,就非常需要父母的约束。但如果平时没有把这个温和的权威形象建立起来,那就是“真到用时方恨少”了。

在这个阶段将孩子的事情决策变成父母和孩子共享也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边界意识。保留孩子的决策权,信任孩子,可以让孩子对自己的边界认识更深。

这里作者将不同家长的行为进行了分类。

权威型(高控制 高支持):对孩子有高要求和高控制,同时对孩子的需求又是高度接纳和响应的。当孩子遇到麻烦的时候,会和孩子一起讨论,然后一起想出解决的办法。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3 期

TC分享第 233 期

2025 week 24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2 期

TC分享第 232 期

2025 week 23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1 期

TC分享第 231 期

2025 week 22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30 期

TC分享第 230 期

2025 week 21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9 期

TC分享第 229 期

2025 week 20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本周摄影

……

阅读全文

TC分享第 228 期

TC分享第 228 期

2025 week 19

你永远会低估你一周可以做的事情,在这里记录一下我这周看到的好东西。有些链接可能需要科学上网。

Total visitor

科技新闻

【1】关税重压下 希音Temu在美销售双双下滑

……

阅读全文

《二次成长》第三阶段:4-6岁 价值感

《二次成长》第三阶段:4-6岁 价值感

4~5岁的儿童早期,开始以孩子的身份在这个世界建构属于我们的价值,不再是完全依附于成人的被动的存在。

自尊

自尊并非越高越好,它应该是一种稳定、客观的自我认知,而非建立在外部条件之上的脆弱空中楼阁。自尊是与世界交流的基础,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甚至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自己的人生价值。

书中开篇点明自尊的重要性,将其比作精神的必需品,这一定位非常精辟。没有自尊,个体将迷失自我,无法与他人建立真实有效的连接。心理学定义将自尊视为自我概念中自我评价的部分,这强调了自尊是一种主观的判断,但这种主观性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拔高或贬低。童年早期的“全或无”自尊状态是理解后续自尊问题的关键。由于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儿童无法全面评估自身,容易因单一事件给自己贴上标签。这种早期模式很容易延续到成年,表现为在人际关系中非高即低的极端状态。

书中对这种忽高忽低的自尊状态的分析尤为深刻。这种状态源于内在的自卑感,并以两种极端方式表现:一是通过优越感来掩盖自卑,在他人面前抬高自己,贬低他人;二是被他人的光芒所掩盖,觉得自己一无是处。这两种状态都扭曲了我们对自我和他人的客观认知,最终导致人际关系的失衡。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并非简单地批判这种现象,而是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揭示了这种不稳定的自尊状态实际上是一种防御机制,用来应对内心的不安全感。

作者批判了将自尊建立在外部条件之上的做法。 努力追求光鲜的标签,拼命提升自己的地位,这种做法看似提升了自尊,实则使其更加脆弱。一旦失去这些外部条件,自尊就会瞬间崩塌。书中举例,将自尊与成功挂钩,一旦失败就全盘否定自我价值,这与儿童时期受到的条件性评价密切相关。父母或老师的负面评价(“你怎么这么笨”)会在孩子心中建立起失败与低价值感之间的联系。相反,过度的赞扬(“孩子真棒”)也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是否取得好成绩。这种条件性的自尊模式,最终会导致个体在面对挑战时畏首畏尾,或者在成功后过度膨胀。

书中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培养孩子在无助时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成功。 引导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从中总结经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种做法不仅能帮助孩子克服无助感,还能培养他们多元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帮助他们建立一种更稳定、更客观的自尊。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