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标签 book 的文章

读书推荐--《昨日的世界》

《昨日的世界》:一场理性文明的挽歌

——读斯蒂芬·茨威格自传体回忆录随笔

一、逝去的黄金时代

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以他一贯优雅克制的笔调,为整整一个时代写下了挽歌。那是一个相信进步、信仰理性与人性的欧洲;一个以文化和艺术为灵魂的维也纳世界。书开篇所描绘的,是他童年记忆中那种安宁与自信的氛围——几十年无战争的和平、科学突飞猛进的希望、歌剧与诗歌交织的精神繁荣。

他写道:“在我们少年时,未来仿佛只是过去的延伸。”
那一代人真切地相信,理性与文明将带领人类走向永久的幸福。维也纳的咖啡馆、巴黎的沙龙、罗曼·罗兰的信件、贝多芬的手稿、罗丹的雕塑——这一切构成了“昨日世界”的秩序,一种以文化为信仰的欧洲秩序。

然而,当他回望那段岁月时,心底却清楚地知道:那个世界再也回不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理性之梦的第一次破碎。
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整个文明的坍塌。


二、理性幻灭:从“人文的欧洲”到“野蛮的时代”

茨威格在书中多次描绘从理想主义到恐惧的转折:大学校园从思想自由的圣地,变成被政治煽动的场所;犹太知识分子从受尊敬的文化中坚,变为被驱逐的“异类”;语言、艺术、书籍——这些曾让人类共同进步的象征,都被纳入政治机器的监控之下。

……

阅读全文

读书推荐--《国富论》4

《国富论》第四篇:关于君主的收入(国家财政的开支与来源)

亚当·斯密在本章中主要讨论了国家(尤其是君主政体下)的财政收入与其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国家维持三大核心职能的财政开支及其正当性。

一、国家收入的合理性基础

  • 君主之所以可以收税,是因为国家承担了对社会的保护职能(防御外敌与维持秩序)。
  • 从自然状态(农业社会)过渡到文明社会后,个人不再亲自保卫土地,而由专业军队承担,国家因此必须支付军费。

二、军事开支的必然性与上升趋势

  • 军事是国家最早、最重要的开支之一。
  • 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武器装备变得昂贵,训练成本提高,战争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
  • 因此,军事支出呈现与国家财富水平的正相关:
    • 富强的国家才有能力承担高昂的军事费用。
    • 军事支出与国家的整体财富水平正相关。

三、司法开支与社会复杂度的关系

  • 在物质贫乏、财产差异较小的社会中,人们之间的冲突较少,不需要庞大的司法系统。
  • 随着财产积累与社会分化,贪婪、嫉妒和怨恨随之而来,矛盾增加,因此必须建立司法制度来维护财产权和秩序。
  •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
    • 保护私有财产。
    • 缓和社会不平等带来的矛盾。

四、公共设施建设:便利交易的基础

  • 道路、桥梁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国家为了便利人民进行经济交换而承担的基本职能。
  • 良好的交通系统能够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商品流通效率,是促进市场扩展和经济繁荣的前提。
  • 财政来源可以是公共财政,也可以通过“通行税”“使用费”等方式,让受益者按比例承担费用。

五、海外利益的保护:维护国家整体利益

  • 当本国商人、企业在海外经营活动中产生利益或面临风险时,国家应承担起保护其利益的责任(如派驻外交官、保护商船航行安全等)。
  • 这类保护服务不是针对个体,而是整体商业利益的维护,因此:
    • 国家可以向相关受益者征收合理费用。
    • 也可将其视作整体国家荣誉和经济体系安全的一部分,由公共财政负担。

六、教育的开支:提升国民素质,推动社会进步

  • 亚当·斯密认为,教育属于公共产品,其积极外部性显著:
    • 教育能提升个体技能和劳动生产率。
    • 同时也减少犯罪、提升公民素养,有利于社会秩序与经济发展。
  • 因此国家有责任承担一定的教育支出。
  • 教育支出来源可以包括公共财政拨款,也可以由受教育者承担合理费用,以防止资源浪费。

七、君主的尊严支出:政体象征与制度稳定的需要

  • 君主的形象被视为国家体面的象征,因此需要维持一定的“尊严支出”。
  • 支出的目的不是为了奢华,而是为了将君主与普通人区分开来,增强其权威性和公众的尊重感。
  • 这些支出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制度性的象征投资,有利于国家政体的稳定与统一。

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与结构分析

亚当·斯密在本章中详细探讨了国家收入的来源问题,并指出在保障国家基本职能的开支(军队、司法、公共工程、教育等)日益增长的背景下,国家需要建立合理且可持续的收入体系。

……

阅读全文

读书推荐--《国富论》3

《国富论》第三篇:论各国财富增长的不同途径

  1. 资本流动的顺序

    • 农业优先:资本首先投向农业,因为农业是生存所必需的,粮食保障优先于其他消费。
    • 制造业其次:在基本生活得到满足后,人们对加工品与工艺品的需求增加,资本自然转向制造业。
    • 对外贸易最后:只有当国内的农业和制造业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产生足够的剩余去从事国际贸易。
    • 斯密提出一个渐进路径:农业 → 制造业 → 对外贸易。
  2. 土地制度与改良动力

    ……

    阅读全文

读书推荐--《国富论》2

《国富论》读书笔记2——财富、资本与国家繁荣的逻辑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不仅是古典经济学的奠基之作,更是一部分析资本、劳动、贸易与国家财富关系的系统论著。以下笔记围绕书中几大核心主题——资产分类、国家收入结构、资本积累、利息与资本用途——进行整理,并结合现代经济学知识进行适当延伸,以帮助理解其逻辑脉络。

一、资产的分类与资本性质

斯密将社会财富分为三类:

  1. 消费资产(Consumable Goods) • 定义:直接满足生活需求与享乐的资产,使用后不再带来持续收益。 • 例子:食物、衣服、家具、自用住宅。 • 特点:一次性消耗,无法用于再生产。

    ……

    阅读全文

读书推荐--《国富论》1

《国富论》读书笔记 ✨第一章:分工与工资 💰🛠️

阅读《国富论》的第一章,让我对“分工”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认识~之前我总觉得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会,那他应该非常厉害、无所不能。但亚当·斯密却告诉我们,社会的进步并不是依靠“全能型个人”,而是依靠分工合作的力量!

书中指出,分工是推动社会生产力提升的关键。为什么呢?因为当每个人都专注于一项具体的工作时,不但可以减少“思维切换”(concept switch)带来的效率损耗,还能不断在一个领域精进技能,从而大大提高产出效率~

就像一条生产线上,有人只负责打螺丝,有人只负责组装,每个人虽然只做一件小事,但整体效率却远远高于一个人从头做到尾。这种协作与专注带来的提升,是“万能个体”远远无法比拟的。

而当每个人都生产出自己的产品后,就可以通过交换来满足彼此的需求。你做布,我做面包,我们交换之后大家都有吃有穿 ✨🍞👕~ 这就引出了另一个关键概念:货币的起源。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六 营养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六 营养

基本问题与营养3.0的目标

营养的核心问题在于平衡。我们追求的不是单一的饮食模式,而是优化个体健康状态,并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 你是否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
  2. 你是否肌肉不足或肌肉充足?
  3. 你的新陈代谢是否健康?

营养3.0的目标是解决这些问题,尤其关注代谢健康。由于代谢健康状况不佳与营养过剩和肌肉不足高度相关,因此一个常见的目标是在增加肌肉的同时减少能量摄入。对于营养不良的个体,尤其是老年人,重点是确保足够的蛋白质摄入,以维持肌肉质量,这对于寿命和健康寿命至关重要。

营养原则总结:

  • 总原则: 不要摄入太多或太少的卡路里,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和必需脂肪,获取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避免病原体和毒素。
  • 简单即是美: 营养的核心原则相对简单,复杂的是个体差异和生活方式的调整。

基本方法:三大策略

面对“标准美国饮食”(SAD)的挑战,我们需要摆脱高糖、低纤维、高度精制碳水化合物和加工油的陷阱。SAD容易导致营养过剩,并取代维持健康所需的关键营养物质。为了改善饮食习惯,我们可以采用以下三大策略: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三 : 癌症

一、我们该怎么面对癌症 💪✨

三步走战略

  1. 避免患癌:就像活到百岁一样,我们的首要目标是“不要得癌”😊
  2. 更智能的治疗:利用针对癌细胞快速生长和新型免疫疗法的弱点(如史蒂夫·罗森伯格等人的研究成果)为武器🔬
  3. 尽早发现:在最脆弱、最易攻破的早期阶段出手,比如提早到40岁做结肠镜筛查,而不是等到45或50岁🌈

运气也很重要

癌症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是随机的,运气(即随机突变)在其中扮演了关键角色,但我们仍可通过以上三步降低风险和提高治愈率🍀

二、癌症的原因

谈到癌症的成因,我们要认识到它是一种与年龄息息相关的“衰老性”疾病:每过十年,发病率就会呈指数级增长📈。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五 : 运动

运动

大量研究表明,经常坚持运动的人不仅能延长寿命——比久坐不动的人多活十年左右——更能显著提升生活质量😊。运动带来的好处不仅仅体现在身体层面:

  • 心血管健康:降低高血压、改善血脂,减少动脉粥样硬化风险;
  • 代谢平衡:增强胰岛素敏感性,预防2型糖尿病;
  • 心理福祉: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产生,有助于海马体健康,对记忆力和情绪调节大有裨益。

无论是散步、跑步,还是游泳、骑行,每一次心跳加速都在为我们的器官、肌肉和大脑补给“活力燃料”,让我们更有精力去拥抱生活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

有氧

有氧运动,也称心肺适能训练,衡量的是身体将氧气输送到肌肉并被肌肉高效利用的能力。这种能力直接决定了我们能否轻松完成长距离跑步、骑车或日常耐力活动——从登山到逛街,都是它在背后默默支持💪。

  • 峰值有氧心肺适能(VO₂max):代表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分钟最大摄氧量,是长寿最强有力的生理标志之一;
  • 日常耐力:有氧适能越高,体力越充沛,日常生活不再气喘吁吁,年纪越大越能保持活力;
  • 脑部受益:心肺运动促进血流加速,为大脑输送更多氧气和营养,同时通过BDNF保护记忆中枢。

政府指南也建议成年人大多数周至少5天、每天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再配合每周2次力量训练,才能全方位呵护心肺、肌肉与骨骼健康。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四 : 老年痴呆

老年痴呆 阿尔兹海默病的危害

阿尔兹海默病被称为“骑士”疾病中最难缠的一种,一旦出现症状,目前尚无治愈手段。患者与家属对失去自我、丧失记忆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死亡的恐惧——他们宁愿面对心脏病或癌症,也不愿让理智和人格慢慢褪色😢。在美国,已有约600万人被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而女性患者的发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且携带APOE e4基因者风险更高。随着病程进展,日常生活能力逐渐丧失,对社会与家庭造成沉重负担,也让患者深陷孤独与无助。

  • 患者认知功能不可逆衰退,语言、记忆和判断力逐步丧失
  • 高昂的长期护理费用和沉重的家庭照护压力
  • 病程晚期常伴随行为和精神症状,如焦虑、抑郁、易怒

它的成因

阿尔兹海默病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厘清,但目前研究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发现的β‑淀粉样蛋白斑块曾被视为罪魁祸首,但清除斑块的药物并未带来认知改善,说明它更像是“结果”而非最初的导火索。与此同时,tau蛋白缠结、微小血管损伤引发的“神经元能量危机”、以及基因(如APOE e4)与代谢异常的交互作用,都在推动神经退行性变。

……

阅读全文

《超越百岁》读书笔记一 : 医学范式的转变

《超越百岁》

《超越百岁》是一本让我读完后忍不住拍案叫绝的书!它不仅让我对健康和医学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还提供了实用的战术和方法,帮助我真正去优化自己的健康。书中并不是简单地给出一些健康建议,而是系统性地解析了人类如何科学地改善健康,并朝着更长寿、更高质量的生命迈进。

本书开篇,阿提亚用一个生动的梦境,描述了他面对“接鸡蛋”的困境。“在睡梦中,我试图接住掉落的鸡蛋……但我完全接不住。”这个梦并非偶然,它象征着现代医学在对抗慢性病方面的无力。我们如同梦中的接鸡蛋者,竭尽全力应对不断出现的健康问题,却总是疲于奔命,难以奏效。正如作者所言:“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方法不是去更好地接住鸡蛋,而是去阻止那个扔鸡蛋的人。” 这意味着,我们需要从被动地治疗疾病,转变为主动地预防疾病,从根本上改变我们对待健康的视角。

医学2.0的局限性:擅长急救,却难解慢病

阿提亚将医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医学1.0主要基于观察和猜测,医学2.0在对抗急性传染病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对付“骑士”疾病——癌症、心血管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慢性病,却收效甚微。“这意味着医学2.0在对付“骑士”疾病方面进展甚微。” 问题的根源在于我们对慢性病的认知和治疗方式。现代医学往往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才开始干预,这种“亡羊补牢”式的治疗效果往往不尽人意。“我们的工作任务是无论如何都要阻止患者死亡。”这种目标也限制了医学的进步。

为了应对“骑士”疾病,我们需要拥抱“医学3.0”,它强调预防、个性化治疗和风险管理。“第一,医学3.0更加强调预防,而非治疗。” 医学3.0不是简单地修补身体,而是要从根源上阻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它也更强调个性化,要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方案。“在医学3.0中,我们的出发点是诚实地评估和接受风险——也包括什么都不做的风险。” 勇敢面对风险,而不是一味回避,是实现健康长寿的重要一步。

……

阅读全文